如果說有一-種藝術形式,用立體的方式把中國古人的審美情趣呈現出來,那就非中國古典園林莫屬了。從古至今園林這種奢侈藝術是一般的普通人人玩不起的,它要求的條件非常特殊。首先要有財力支持:其次要有風雅情懷,有一定的審美鑒賞能力。
最早的園林起于帝王之家。商周之時,王公貴族們常以狩獵為樂事,于是在那些山水秀美、動物出沒的區域里修建園面?;首宕牡胤?,雖然為狩獵之用,也要細致規劃,如此一來,以自然山水為骨的園林建造理念便初步形成。之后,造園樂事開始被民間風雅豪紳所喜,逐漸普及。秦漢之時,皇室修建的園林開始以山水為范,形成-林三山的園林模式。當時最出名的是漢武帝時期所建的上林苑。魏晉時期,文人們避亂世尚清淡雅致的生活,對于山水之趣尤為熱愛,這種觀念也滲人到園林建造之中。此后,文人雅土爭相建造山居別業。隋唐時期,以王維和白居易為代表的文人,把詩文書畫理念,也融人到園林藝術中。王維的“輞川別業”,白居易的“白蓮莊”,都把建筑之美和詩畫之美相結合,為同林別業中的無上佳品。
明朝中后期,以江南為重心的園林建造大量興起。蘇杭、揚州等地成為私家園林的匯集之地。些具有詩畫素養的造園家,在這些園林設計中發揮了很大作用。他們總結前人經驗,把詩、畫、園林融為體,每個園林都是當時文人風雅精致生活的投射,用立體的形式展現著中國文人的至高審美追求。計成就是其中一位,計成他的東第園、影園,名噪一時,流傳后世。
中式園林的首要工作就是要整體規劃,確定各個元素的使用及功能上的分區定位. 然后是細節考慮:門樓用那種結構、窗子用何種圖式、地上鋪什么磚、院子里栽種什么花草,這些都受在建國之初謀劃好 此外,在造園師這行當里,有三條規矩必須遵守。一是保證園林具富麗之態,還要盡力節省資金;二是物盡期用必須利用好所有材料;三是對園林市美的要求永無止境,要精益求精。三個要但又非常難做到的。都做到了,才能算得上是一流的建造師。在今天看來,這三種要求也是非常合理。
造園過程大致是選定某個區域。利用此地的地理環境,借助自然山水或人工疊山引水,并結合植被的栽種和園內建筑的布局,構建成一座山水相映、 館池相間的優美園林,供人游玩居住。
中國古典園林建造,所追求的最高審美旨趣是“雖由人作,宛自天開”,走的是模仿自然山水的路子,力求營造詩畫樣的境界。
園林建造幾乎都帶有隨機性和偶然性,在布局上千變萬化,整體和局部之間也不會規定從屬關系,直接來說就是無規律可循。含蓄、虛幻、弦外之音的美感,使人們置身其中有撲朔迷離和不可窮盡的錯覺,這都是中國園林最喜歡的境界。
圓形的月洞窗做的影壁墻完美詮釋了中式元素之美,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意境。
綠植的清雅與國畫的華美相映成趣,中式設計顯悠然,書香、墨香、茶香于方寸之間訴盡人生況味。
一份閑適,一份淡泊,是這鬧市中尤為難能可貴的停留。
茶禪一味,國色添趣,烹茶煮茗,只待知己二三。在清雅小院中體驗人生。